壹、前言
結合學校育成能量及U-start計畫累積10年有餘之輔導經驗,協助原住民族青年運用部落傳統、文化、在地特色農作物及人脈等原鄉涵養,提出創新創業提案並實踐,進而提升原住民族青年創新創業培力能量。
貳、計畫目的
一、善用U-start創新創業輔導能量,強化原住民族青年創新創業培力。
二、導引原住民族青年發揮創新創業活力,運用文化、農業、生態等資產,接軌與發揚原住民族產業。
三、增加原青創業及就業機會,促進原青留鄉及返鄉,賦予原鄉產業新風貌。
參、計畫對象
一、原住民族青年新創團隊,團隊至少3人組成,應至少半數以上成員為大專校院原住民族在校生或近5學年度原住民族畢業生,並由其中1位擔任團隊代表人,其餘可為十八歲(含)以上至三十五歲(含)以下之社會人士或外籍人士。
二、設有育成單位之公私立大專校院。
肆、辦理方式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及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共同主辦,並委請承辦單位擔任本計畫行政與諮詢窗口,協助執行與管考本計畫相關事宜。
伍、計畫內容
一、補獎助原住民族青年新創團隊進行創業實踐:每年度分2階段進行補獎助
(一)第1階段
由原住民族青年新創團隊提出創業計畫及學校育成單位提出輔導計畫共同申請,經評選通過者,可獲補助新臺幣(以下同)50萬元之創業基本開辦費(其中15萬元為學校創業輔導費用),獲補助團隊(下稱原漾新創團隊)必須接受學校為期6個月之創業育成輔導及培育,每年度預計選出至少10組團隊。
(二)第2階段
創業績優團隊評選,由通過第1階段補助且完成公司行號設立登記之團隊提出申請,每年度預計選出5組績優團隊,提供最高100萬元之創業獎助,並再接受學校育成單位輔導1年。
二、提升原住民族青年新創團隊創新創業輔導資源與能量
(一)建立分區輔導支持機制
- 結合區域合作夥伴學校開展輔導網絡:依北、中、南、花蓮及臺東分作5區,各區分別尋求創業育成能力優異之大專校院作為區域夥伴學校,以協助區內原青育成能量提升。
- 藉助區域及學校原資中心發揚原鄉知識創新價值:透過區域夥伴學校串接區域及學校原資中心之傳統知識與智慧、各部會原青協助資源、社群及人際關係網絡,並發掘具創業意圖之原住民族青年學生,協助其組成團隊申請U-start原漾計畫,創造出原鄉知識的創新應用及商業價值。
- 建立區域原青新創聯繫交流社群:辦理主題式交流活動,帶動區域原青新創人才培育經驗分享,並鏈結校內外創育機構,蒐集區域可串聯運用之原青新創媒合資源,提升區域原青新創氛圍。
(二)提升原青團隊發展動能及學校育成輔導能量
- 結合U-start創新創業計畫輔導資源,如U-start說明會、提案工作坊、創業練功坊、育成共識營、創新工作坊、創業門診、團隊訪視,強化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知識、區域特色之融合應用,並導入原資中心輔導資源,建立原住民青年創業之友善支持系統。
- 提供學校育成單位輔導資源陪伴:邀集原青新創相關產官學專家組成輔導群,提供新創輔導相關疑難諮詢建議。
(三)進行原住民族青年學生校園創業基礎研究
針對我國原住民族青年學生校園創業概況、各區域可運用之人文地產景等特色、各地可供原住民族青年串接連結之在地原住民經濟團體或社區組織等進行整體性及區域性現況盤點,並蒐集國內外原住民族青年創新創業校園培育相關資源及政策,並提出相關推動建議。
(四)橋接各部會輔導資源,協助原漾新創團隊持續運用新創影響力,帶動原鄉經濟發展活力
協助原漾新創團隊取得創業所需資金及研發經費,主動提供政府相關貸款及研究補助之資訊,如:介接原民會金融輔導員服務、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以及原住民族產業創新價值計畫等,補助原住民族公司行號研發經費等,鼓勵原住民族青年新創團隊提升自身新創經濟能量,進而發揮影響力,帶動原鄉產業發展活力,永續傳承原鄉文化精神。
三、新創團隊培育能量擴散
結合U-start計畫年度成果展,規劃原漾計畫成果展示區及頒獎,以促進計畫成果擴散及協助U-start原漾新創團隊商機交流。
相關連結:U-start原漾計畫官網(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