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年 4 月 30 日院臺教字第 1040018574 號函核定
壹、前言
青年是促進社會進步、經濟繁榮及科技創新的關鍵動力。行政院為展現「為年輕人找出路」之決心,針對我國青年世代面臨全球環境變遷所衍生之新興挑戰,以及生涯發展過程中面對之重要人生轉折,藉由傾聽及瞭解青年朋友之具體需求,並參考聯合國「世界青年行動綱領」(The World Programme of Action for Youth)揭櫫之政策面向,以及先進國家之青年政策重點,特集結各部會之力量及資源,訂定青年發展政策綱領(以下簡稱本綱領)。
貳、政策架構及施政目標
15歲至35歲正是青年發展之關鍵時期,在就學階段,青年不僅需要健全的身心,以利學習各種技能與專長,更需要發揮自己潛在的創造力、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以期因應生命中的不同挑戰。在青年成長與發展的歷程中,更需要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與管道,以培植民主素養並成為理性的公民,進而帶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同時,也需要透過國際交流與互動,強化自己的競爭力。此外,在開創事業及成家階段,青年則需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華、善用不同的資源,積極找尋適合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與定位,共同打造安居適育的環境,以期找到幸福並樂於為人父母。
然而,伴隨青年人口逐漸減少、產業結構轉型、全球經濟市場競爭加劇、資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等外部環境變遷,以及青年生命發展歷程中所需面對之重要課題,如就學時間延長、產學落差、不同場域及角色轉換的調適、特定行為或生活習慣衍生的健康問題等,使得當前青年所面臨的局勢更加複雜多變,必須及早裝備自己、培養多元能力,以有效處理生命中的各種挑戰。
鑑此,本綱領以「胸懷夢想創世代,在地全球皆舞臺」為青年願景,並就健康、教育、公共參與、國際競爭、工作、成家等重要領域,以開展青年六項關鍵能力(健康力、創學力、公民力、全球力、就業力及幸福力)為施政目標,期能透過政府政策引導及資源挹注,同時兼顧性別平權及考量不同族群之多元文化,建立青年能夠發揮創意與實踐理想之友善環境,提供青年參與公共政策機會及肯定自我的舞臺,從而協助青年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開拓未來,引導青年立足在地、放眼國際,成為改變世界的全球公民。
本綱領勾勒出全方位的青年發展政策架構(如圖1所示),以作為實現青年發展願景之施政藍圖。其中有關本綱領之施政目標如下:
一、健康力-身心求均衡,活力又健康:青年能身心平衡,擁有健康生活及培養規律運動習慣。
二、創學力-學習有動力,生涯有方向:青年能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並善用資訊,發揮創新與創意。
三、公民力-參與零距離,社會真善美:青年能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關懷社會、尊重及理解不同文化。
四、全球力-多元廣見聞,全球任翱翔:青年能具備國際競爭力,勇於迎向全球化挑戰,創造不凡成就。
五、就業力-學用有專精,快樂就創業:青年能發揮所學專長,獲得合宜薪酬,開創屬於自己的志業。
六、幸福力-居住能安定,成家好安心:青年能擁有合宜的安身居所,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成就幸福家庭。

參、推動策略
一、掌握青年基礎健康資訊,打造健康安全的運動休閒環境,活絡社群正向互動:
(一) 建立青年健康與安全資料庫,加強青年健康宣導與安全監測。
(二) 建構區域運動悠遊網絡,提供優質運動休閒設施與空間及各項運動競賽的資訊,深化運動習慣。
(三) 強化青年休閒教育,建立健康社群關係。
(四) 培養青年對於網路及3C產品優良使用習慣。
(五) 建構青年心理健康服務網絡,推動反菸拒毒及成癮防治服務。
二、提供多元學習管道,激發學習潛能,培養創意創新思維及獨立思考之能力:
(一) 建構啟發創造性思考之學習環境,鼓勵青年開展多元智能並發揮創意。
(二) 發展校園創新教學,推動補救教學與偏鄉教育創新實驗,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育品質。
(三) 鼓勵校園發展主題研究學習課程,提升學生獨立思考、蒐集資訊、問題解決、創新及團隊合作能力。
(四) 強化校園生涯輔導機制,落實適性輔導,達成青年自我實現的理想。
(五) 善用偏鄉學校空間,結合各界資源及青年創意,打造多元教育基地,協助青年返鄉圓夢。
(六) 提供青年多元學習管道,擴大學習認證範圍。
(七) 鼓勵終身學習,擴展學習領域,完備生命價值、美感素養、求新求知等各種能力。
三、提供青年公共政策參與機會,及理性表達意見管道,內化社會關懷意識:
(一) 結合各種教育管道深化公民教育,強化民主素養。
(二) 系統性培育公共參與人才,促進青年在地實踐之行動力與創造力。
(三) 廣設青年交流基地,整合資源,連結培訓、輔導與支援網絡,協助社區永續發展,並推動青年之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
(四) 建構青年與政府溝通機制及政策建言實體暨網路整合平臺,擴大青年政策參與機會及管道。
(五) 強化青年志工服務網絡,結合資訊科技推展多元志工服務。
四、拓展青年國際體驗學習及理解多元文化管道,提升國際競爭能力:
(一) 建構永續機制培育國際化青年人才,強化青年國際事務知能與行動力。
(二) 鼓勵新住民及其二代青年發展多國語言能力優勢,成為具跨文化知能及國際交流之重要人才。
(三) 積極打造國際化校園環境,吸引境外生來臺交流。
(四) 提供國際交流整合資訊和機會,擴展青年多元國際參與及學習管道。
(五) 發展青年事務合作網絡,加強各國政府青年部門交流。
五、加強人才專業培育,營造有利創新創業環境,建構青年事業永續發展條件:
(一) 強化學校跨域課程,積極促成產學連結,提升青年多元就業及創業能力。
(二) 推動符合產業需求之專業證照,強化校園考證輔導,建立實務選才制度。
(三) 促進企業共同參與育才,培育優質人力。
(四) 訂定產業人才職能基準,提升切合產業需求就業能力。
(五) 建置創業服務的單一窗口,支持多元產業之創新創業,提供符合青年需求之就業及創業服務。
(六) 活化閒置空間,打造青年創新創業聚落。
(七) 因應電子商務與網路創業之新興產業型態發展,落實創業法規鬆綁。
(八) 促進青年獲得合宜薪酬,協助青年經濟獨立。
六、打造青年安居且適育之環境,建立良好家庭觀念:
(一) 提供青年購(租)屋優惠措施及友善住居條件,減輕青年居住負擔。
(二) 運用青年創意,打造青年宜居的複合式生活城。
(三) 建構友善育兒環境,鼓勵青年婚育。
(四) 鼓勵企業提供友善家庭職場,協助青年達成工作與家庭平衡。
(五) 強化家庭教育,打造幸福家庭。
肆、附則
本綱領係作為相關部會研擬各項具體推動措施之依據,並應結合民間力量共同推動。
附表:青年發展政策綱領相關推動策略之部會分工表
關鍵能力
|
推動策略
|
主責部會
|
健康力
|
一、掌握青年基礎健康資訊,打造健康安全的運動休閒環境,活絡社群正向互動。
|
衛福部
|
(一)建立青年健康與安全資料庫,加強青年健康宣導與安全監測。
|
教育部、衛福部
|
(二)建構區域運動悠遊網絡,提供優質運動休閒設施與空間及各項運動競賽的資訊,深化運動習慣。
|
教育部、交通部
|
(三)強化青年休閒教育,建立健康社群關係。
|
衛福部、原民會
|
(四)培養青年對於網路及3C產品優良使用習慣。
|
衛福部、教育部
|
(五)建構青年心理健康服務網絡,推動反菸拒毒及成癮防治服務。
|
衛福部、法務部、教育部
|
創學力
|
二、提供多元學習管道,激發學習潛能,培養創意創新思維及獨立思考之能力。
|
教育部
|
(一)建構啟發創造性思考之學習環境,鼓勵青年開展多元智能並發揮創意。
|
教育部、科技部
|
(二) 發展校園創新教學,推動補救教學與偏鄉教育創新實驗,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育品質。
|
教育部、原民會、客委會
|
(三) 鼓勵校園發展主題研究學習課程,提升學生獨立思考、蒐集資訊、問題解決、創新及團隊合作能力。
|
教育部
|
(四) 強化校園生涯輔導機制,落實適性輔導,達成青年自我實現的理想。
|
教育部
|
(五) 善用偏鄉學校空間,結合各界資源及青年創意,打造多元教育基地,協助青年返鄉圓夢。
|
教育部
|
(六) 提供青年多元學習管道,擴大學習認證範圍。
|
教育部
|
(七) 鼓勵終身學習,擴展學習領域,完備生命價值、美感素養、求新求知等各種能力。
|
教育部
|
公民力
|
三、提供青年公共政策參與機會,及理性表達意見管道,內化社會關懷意識。
|
教育部
|
(一) 結合各種教育管道深化公民教育,強化民主素養。
|
教育部、文化部
|
(二) 系統性培育公共參與人才,促進青年在地實踐之行動力與創造力。
|
教育部、原民會、客委會
|
(三) 廣設青年交流基地,整合資源,連結培訓、輔導與支援網絡,協助社區永續發展,並推動青年之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
|
教育部、經濟部、文化部、客委會
|
(四) 建構青年與政府溝通機制及政策建言實體暨網路整合平臺,擴大青年政策參與機會及管道。
|
教育部、經濟部、客委會
|
(五) 強化青年志工服務網絡,結合資訊科技推展多元志工服務。
|
教育部、衛福部、僑委會
|
全球力
|
四、拓展青年國際體驗學習及理解多元文化管道,提升國際競爭能力。
|
外交部
|
(一) 建構永續機制培育國際化青年人才,強化青年國際事務知能與行動力。
|
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原民會、人事行政總處
|
(二) 鼓勵新住民及其二代青年發展多國語言能力優勢,成為具跨文化知能及國際交流之重要人才。
|
內政部
|
(三) 積極打造國際化校園環境,吸引境外生來臺交流。
|
教育部
|
(四) 提供國際交流整合資訊和機會,擴展青年多元國際參與及學習管道。
|
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僑委會、原民會、客委會
|
(五) 發展青年事務合作網絡,加強各國政府青年部門交流。
|
外交部
|
就業力
|
五、加強人才專業培育,營造有利創新創業環境,建構青年事業永續發展條件。
|
經濟部、勞動部
|
(一) 強化學校跨域課程,積極促成產學連結,提升青年多元就業及創業能力。
|
教育部、客委會
|
(二)推動符合產業需求之專業證照,強化校園考證輔導,建立實務選才制度。
|
教育部
|
(三) 促進企業共同參與育才,培育優質人力。
|
教育部、經濟部、科技部
|
(四) 訂定產業人才職能基準,提升切合產業需求就業能力。
|
勞動部、經濟部、
國發會
|
(五) 建置創業服務的單一窗口,支持多元產業之創新創業,提供符合青年需求之就業及創業服務。
|
教育部、經濟部、勞動部、文化部、農委會、科技部、金管會、原民會、客委會
|
(六)活化閒置空間,打造青年創新創業聚落。
|
經濟部、財政部
|
(七)因應電子商務與網路創業之新興產業型態發展,落實創業法規鬆綁。
|
國發會
|
(八)促進青年獲得合宜薪酬,協助青年經濟獨立。
|
經濟部、僑委會
|
幸福力
|
六、打造青年安居且適育之環境,建立良好家庭觀念。
|
內政部
|
(一) 提供青年購(租)屋優惠措施及友善住居條件,減輕青年居住負擔。
|
內政部、財政部、教育部
|
(二) 運用青年創意,打造青年宜居的複合式生活城。
|
教育部
|
(三)建構友善育兒環境,鼓勵青年婚育。
|
教育部、勞動部、衛福部、原民會
|
(四) 鼓勵企業提供友善家庭職場,協助青年達成工作與家庭平衡。
|
勞動部、衛福部
|
(五) 強化家庭教育,打造幸福家庭。
|
教育部、衛福部
|
相關檔案:青年發展政策綱領(PDF)(檔案下載)
相關檔案:青年發展政策綱領(ODT)(檔案下載)
相關檔案:青年發展政策綱領-懶人包(PPTX)(檔案下載)
相關檔案:青年發展政策綱領-LOGO(JPG)(檔案下載)